两大电网大模型接入Deepseek
近日,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分别完成了旗下光明大模型、大瓦特大模型与DeepSeek大模型的接入。
国家电网
2月17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依托智算中心国产化算力基础设施,完成了DeepSeek大模型的本地化适配部署,并通过“i国网”AI助手等面向公司国网员工开放。“i国网”AI助手基于光明大模型面向公司员工开放智能写作、会议纪要、精准检索等多种智慧办公能力。
国网于2024年12月发布面向电力行业的千亿级多模态大模型——光明大模型,覆盖电网规划和运行、电力设备检修、供电服务等600多个应用场景,能够面向电力生产、建设、管理、运营、科研、制造、服务等全产业链提供专业化智能化服务,实现电力与算力的协同赋能,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本次引入的DeepSeek大模型除了671B参数的V3和R1版本,还应用其长思维链推理、模型蒸馏等关键技术,对20B参数版本光明大模型进行推理增强训练,初步具备电力专业知识深度推理能力,标志着光明大模型再添新成员。
国家电网董事长张智刚表示,国家电网着力开展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领域应用探索,建成覆盖公司总部和27家省公司的统一开放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平台,推动电力与算力协同赋能。光明电力大模型作为千亿级多模态行业大模型,能够面向电力生产、建设、管理、运营、科研、制造、服务等全产业链提供专业化智能化服务。
未来,国家电网将依托公司级人工智能平台,持续开展光明大模型迭代优化,实现深度推理与行业认知的高度融合,激发在各类电网核心业务领域的应用潜力,打造电力特色鲜明的应用场景,赋能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南方电网
2月12日,南方电网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完成了开源大模型DeepSeek的本地部署,电力大模型体系全面引入、适配了DeepSeek系列模型,并已正式开放使用。
基于“大瓦特”模型体系开放技术路线,实现了自然语言(NLP)基础模型快速升级迭代为千亿参数级。同时,通过深度整合DeepSeek的算法优化等创新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南方电网各业务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效果。
升级后的“大瓦特”模型体系,可在内网安全环境提供更高性能的分布式、高并发推理服务;上线从1.5B、7B、14B、32B到671B全量参数等多规格模型,支持不同算力资源环境下的灵活部署;提供“拖、拉、拽”的可视化搭建平台,支持非AI专业人员快速构建适用于自身工作场景的智能体应用;已接入南网电力知识库,具备电力生产、营销等各业务域专业知识,满足不同业务域的专业需求。
南方电网正在加速模型应用赋能“两型建设”。发布“大瓦特”模型体系本地部署、调优、智能体构建指南,指导全网快速应用;加快推进基于“大瓦特”模型体系的电力AI应用开发工作,组织各业务领域、各单位开展试点应用,赋能业务提质增效。利用电力行业逻辑推理数据对“大瓦特”进行蒸馏,迁移强大模型的能力至小规模模型,降低计算成本和部署难度,优化推理能力,提升边、端侧算法模型性能,更好支撑“两型建设”。
据悉,日前南方电网首批10个“大瓦特”场景示范工程全面完成验收,涵盖人资、政研、市场营销、输配电、数字化、安全监管、系统运行7个业务域,产出10个L1级大模型、24个L2级场景大模型及相应样本集。
在输配电域,南方电网广西电网输电设备智能巡检建成30类输电缺陷隐患场景识别算法,运行以来有效识别输电线路缺陷8.61万处、通道隐患25.3万处,高效赋能生产运维;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变电设备智能巡检具备15类变电缺陷隐患场景识别能力,可通过关联变电站摄像头预置位自动推送告警,赋能数字生产;南方电网广东电网配电设备智能巡检实现对海量内容缺陷隐患的高效识别,45项典型配网缺陷隐患检出准确率提升超80%,缺陷隐患诊断效率、精度大幅提升。
在系统运行域,南网总调新能源功率预测示范工程建成适配新能源功率预测的气象预测模型,实现3公里×3公里×15分钟气象数据预报,提升新能源出力预测精度,服务电力市场运营。
南方电网公司将积极与各AI新兴企业开展合作,探索前沿AI技术在电力业务上的落地应用方案,共建电力行业AI开放生态,并持续加快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锻造更多“撒手锏”产品,实现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