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温州国际储能及充换电设备展官网! 2025年9月12-14日 温州国际会展中心 距离展会开幕还有:133天 English

首页 / 媒体 /

行业新闻

行业波动下,“光伏之都”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新能源轰轰烈烈向前发展的几年间,“光伏之都”俨然成为各地方倾力打造的城市新名片,从南向北,由东及西,光伏产业跟随全国双碳的脚步遍地开花。这是地方发展经济的方法策略,也是光伏产业链产能扩张寻找最优区域的需求。
站在2023年年末,光伏产业正面临新一轮的调整周期,在全产业链价格下行的通道里,无论是产业界、媒体圈或者资本市场,行业焦虑升级、“寒冬”说法盛行。然而,在四川宜宾,这座以长江文化、酒文化著称的城市,在打造了动力电池之都后,全新的光伏产业链正纷至沓来,并且对于即将到来的挑战,做好了万全准备。

元组件时代:新老交替下的产能淘汰赛


11月3日,英发德耀、四川高景、四川东磁、和光同程、四川丽豪、四川高测、正泰新能、福莱特、聚和新材料等多家企业高管以及李俊峰、曾少军、刘译阳等光伏行业大咖悉数到位,宜宾市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隆重召开。

正值光伏产业链新一轮调整的当下,但无论是宜宾市政府还是落地于此的光伏企业,都对光伏产业的这波洗礼了然于胸、冷静应对,这源于对于我国能源转型大势所趋的认同以及先进技术预判的信心。
“我并不认同国内光伏产业又遭遇‘寒冬’的说法,全球光伏需求的天花板远没有看到,光伏市场出现波动性很正常,这种波动也有利于行业落后产能的加速出清”,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译阳在大会提到,“过去10多年来,中国的光伏已经经历过三落四起。当前的产业链的波动,无论从历史经验看,还是站在未来的角度看,我们都有信心能够顺利的度过去。“
身处行业一线,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公司董事长、总裁陆川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观点,”光伏行业产能过剩是一个短期的现象,下游的需求增长才是非常确定的过程“,陆川在发表演讲时提到,按统计数据来看,硅料、硅片、电池分别对应800GW、900GW、1000GW的产能,全年需求约为400GW。但由于行业只统计新增产能,新增产能通常是先进产能,用先进产能替代掉老产能以后,其实是没有过剩的。新老产能交替必然带来价格战,价格的下降在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而老产能的出清是一个非常快的过程。
但是在这一波产业转折的周期,并不是所有企业可以安然度过,“过去两年由于资本市场较为火爆,许多企业纷纷跨界,我认为短期内没有非常好的技术储备的情况下,跨界进来的企业在这一轮的波动里面被淘汰的概率是比较大的”,陆川补充道。
如何定义产能过剩是当前行业需要明确的概念,这决定了这一轮行业波动的基本面与未来的竞争格局,“现在谈论的产能过剩,准确地说应该是阶段性和结构性的过剩,优势产能、先进产能其实一直是不过剩的”,高测股份总经理张秀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实际上,近两年光伏产业一直身处供应链价格剧烈波动的水深火热之中,但对于光伏行业的发展前景,行业始终是坚定且明确的,当然,在这一轮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与市场竞争力也是参与企业必须要面临的挑战。

用市场思维打造光伏优质生态链


事实上,面对行业波动与周期性特点,宜宾市在规划光伏产业结构时已经做足了准备。据了解,目前宜宾市的光伏产能以n型为主,“主要都是在迭代期和窗口期出现的新产品,它们有足够的竞争力和生产力”,宜宾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华涛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最懂产业的地方政府”,这是光伏行业内对宜宾市政府的评价,从产业0基础,到汇聚最先进、完整的产业链,宜宾市用2年的时间绘就了一副成熟的光伏产业地图。
可以看到的是,宜宾市对于光伏产业的发展规划,并非当下简单的资源换产业套路。在方存好书记的致辞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宜宾市已经为光伏产业的落地发展规划了清晰的路径与发展的方向。
在制造端,宜宾市已然深谙光伏产业发展规律,用市场的思维剖析发展。一方面,从技术迭代层面,宜宾市正抢抓n型电池占比快速提升的技术转型机遇,在下一轮电池技术变革中继续保持主动性。张秀涛在采访中提到,“宜宾的优势是先进产能的后发优势,当地招引的都是新技术、新项目,没有历史包袱。”
另一方面,宜宾市坚持基金招商、产业链招商,引进光伏各细分行业头部企业,补齐高技术门槛,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同时在人才保障、研发支持、科研落地等也为企业落地产业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显然,宜宾市对于光伏产业规划的良苦用心也切切实实考虑了企业生产基地落户的根本需求,“宜宾正在打造国家级光伏产业高新区,聚集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生态圈,这一点是吸引我们来宜宾投资落地的主要原因之一”,横店东磁总经理金刚刚表示,以水电为代表的绿色能源优势固然是宜宾吸引光伏产业链制造端项目投资的原因,但该市对产业的合理规划亦是重要的吸引力。“一个普通的工业园区和一个国家级的产业聚集区,其带来的生产降本、运输降本的优势就不一样了。”
更为难得的是,宜宾市给出的光伏产业规划不仅涵盖了制造端,作为水电充裕的地区,宜宾市也给光伏的产品应用规划了路径。“一方面,聚焦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大力实施电动宜宾计划,探索光伏与新能源汽车的跨界融合,加强充电桩、储能光伏电站的系统集成和销售公司;另一方面,成立绿色新能源公司,进一步赋能挖掘扩大场景应用,有序推进园区企业公共机构等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协同储能产业的发展,开辟新的光伏应用场景。”
可以看到的是,在这一场“光伏之都”的争夺中,如何应对行业波动、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宜宾市以专业且更为市场化的思维打开了光伏产业落地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