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温州国际储能及充换电设备展官网! 2025年9月12-14日 温州国际会展中心 距离展会开幕还有:133天 English

首页 / 媒体 /

行业新闻

碳中和+碳达峰,“双碳”万亿风口,这些行业正在崛起!

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加剧,中国紧跟世界的步伐,宣布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气候目标。

640.png

2021和2022年,碳达峰、碳中和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有了更明确的要求,这对各行业来讲无疑是十分明确的政策信号。

在“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持续推进下,哪些行业会成为新风口?哪些产业会面临重大变革?其中蕴含着哪些新机会、新方向?

新能源&传统能源变革

实现“双碳”目标,最核心的手段是以清洁能源代替传统能源。因此发电、供电、清洁能源方向的升级成为碳中和和碳达峰的重中之重。

640 (1).png

从发电侧来说,机会集中在以光伏为核心,围绕着“提高光电转换效率,降低成本”为主赛道,各类发电技术和电池技术的迭代,以及更多清洁能源(绿色氢能、风能、太阳能等);

640 (2).png

从电网侧来说,可接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智能电网改造、电网智能控制和基础数字化能力、微网系统和分布式发电都面临重大机会;

640 (3).png

从储能侧来说,储能技术的安全性提高、成本降低和规模化应用都将发挥重大作用。

640 (4).png

氢能是最环保/最容易获得的能源,可以做到“零”排放,被誉为是一种“终极清洁能源”,氧能是未来能源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640 (5).png

低碳产业&传统产业减碳

2021年《财经》杂志发布了“中国上市公司碳排放排行榜”,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名列八大高耗能行业。

640 (6).png

“双碳”战略下,各传统产业落后产能的淘汰叠加低端产能的控制,将催生新一轮供给侧改革。

640.jpg

这些行业的碳达峰实施方案落实过程中,将催生一系列新方向和新机会。

640 (7).png

碳捕集与利用的技术优化、工业物联网及工厂数字化系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都是未来传统产业低碳化升级的大趋势。

640 (8).png

能够熟练应对碳排放挑战的企业,将获得更大的竞争力。这需要企业精心打造绿色制造与智能制造的融合能力。拥有领先的碳减排能力,就会形成基于时间的竞争力优势,成为新纪元的赢家;“碳落后”者,将被淘汰出局。

低碳交通&低碳物流运输业

交通运输部门占全球温室气体 (GHG) 排放量的23%,是继工业和建筑之后的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源。我国的交通运输温室气体排放量居全球首位。

640 (9).png

交通运输以及物流方面的低碳化的手段是多样的,既包含技术性减碳,也包括结构性减碳,还包括制度性减碳。

640 (10).png

围绕“新能源电动汽车对燃油汽车替代”为主赛道,2025年新能源汽车渗诱率将超过20%,3年内存在4倍成长空间。

640 (11).png

围绕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电池”三电系统为核心产业链,“双碳”机会潜力巨大。

640 (12).png

此外,优化运输结构,提高铁路、水运、海运、航空等低碳运输方式比重,建设绿色机场和绿色港口,通过市场手段促进减排,加强低碳交通能力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助力决策,都将是交通运输方向的新机遇。

640 (13).png

可持续生活&可持续消费&循环经济

低碳消费、可循环消费、减塑消费、适度消费……近年来,“可持续消费”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双碳”进程中的“可持续消费”力量以及相关机会不可小觑。

640 (14).png

“可持续生活”&“可持续消费”的理念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相契合,尤其体现在可循环、可回收、对环境无害化消费等方面。

640 (15).png


可持续消费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诸如衣、食、用、行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同时还能够给食品饮料、个护、家清等消费品类、以及其价值链上的包装、物流、系统提供商带来新的商业机会。

640 (16).png

碳交易

碳排放权交易系统 (ETS) 是一个基于市场的节能减排政策工具,旨在通过市场功能减少碳排放,降低能耗及大气层碳浓度,促进产业和能源结构优化。

640 (17).png

中国碳交易市场于2017年12月19日正式启动,2021年7月启动发电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

640 (18).png

根据中国碳论坛发布的《2020中国碳价调查》报告,2025年碳排放交易体系内碳配额价估计将持续上升到71元/吨,市场规模达2840亿元(约440亿美元)。

640 (19).png

国融证券则预测,全国碳市场市值可能达到1500亿元左右,如若考虑到碳期货等衍生品交易额,规模可达6000亿元左右。

640 (20).png

绿色金融

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640 (21).png

绿色金融可以促进环境保护及治理,引导资源从高污染、高能耗产业流向理念、技术先进的部门。

2021年以来,在国家政策导向与“十四五”规划指引下,我国绿色金融迎来了快速发展期。

640 (22).png

一批银行与金融机构重点布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将绿色金融理念融入产业发展中,在环境风险管理、绿色产品供给方面形成了特有模式。

640 (23).png

展望未来,金融资源将不断向低碳减排领域投放,“绿色转型”浪潮大势将至。

640 (24).png